欧盟模式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三月二十五日,是欧洲联盟成立五十周年纪念日。五十年前成立的欧洲共同市场已经从一个不起眼的六国集团,演变成了一个拥有二十七个成员国的声势浩大的欧洲联盟,其疆界从欧洲西部的西班牙一直延伸到东欧的波罗的海国家和保加利亚。其间给人类带来许多深刻的启示。

观察欧盟情况有两种眼光,一种对从内部观察的眼光,而另一种则是从外部观察的眼光。从内部观察的眼光来看,欧盟内部问题颇多,近年欧洲宪法在荷兰、法国接连遭到公民投票拒绝,欧洲统一进程遇到重大挫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原因当然是欧盟在冷战结束后发展速度过快,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从某种程度上说,欧盟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阶段,未来到底是维持目前这种松散的主权国家联合体的状态,还是进一步发展成为所谓的欧洲合众国,这不但涉及到欧盟本身的发展,而且也将对国际政治格局构成影响。但欧盟在交叉路口何去何从,则首选取决于其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和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

但从外部观察的眼光来看,欧盟模式却给人类提供了可谓了不起的贡献和智慧。众所周知,欧洲大陆烽火连绵一千多年,但如今环顾全球,欧洲却是唯一一块得以维持长久和平前景的土地,其间有许多经验和智慧值得人们吸取:

智慧之一是,人类没有永恒的仇恨;任何一种仇恨都是可以化干戈为玉帛的,关键是寻找双方乃至各方的共同利益和需求。

智慧之二是,人类虽然没有永恒的仇恨,但却有永恒的利益冲突,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如此。但千年烽火连绵之后的欧洲人,在上世纪二次世界大战后终于认识到,以对抗、暴力(其最高形式就是战争)来寻求解决冲突,是一种非常古典的手段,其结果是千年的生灵涂炭;既然邻居是无法选择的,而千年烽火连绵的结果又是生灵涂炭的无数次循环,那么人们就必须寻找一种理性的解决办法。这种理性之道的前提未必是各方间的矛盾已经平息,而恰恰是由于矛盾尚未解决;但各方同时又必定具备上述共识,这种历经千年烽火之后的共识,大概就是那种可被称为智慧的东西,一如历经沧桑的老人的人生经验之谈。

智慧之三是,当年法德联合的契机并非双方愿意走到一起,而恰恰是法国希望肢解德国,以防范德国东山再起,但戴高乐采取的不是传统的对抗手段,而是将法德双方的利益尽可能地融合在一起,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抽象的范畴而言,消灭潜在敌人的最好办法不是传统的对抗,而是双方联合起来做一些事情,就象非洲谚语所说的那样:“给他一座塔,他就能成为你的兄弟。”

当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的欧洲统一进程,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即各成员国的意识形态和战略利益大致相同;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冷战结束后,欧盟迅速东扩,吸纳了东欧前社会主义阵营的绝大部分成员,以此作为冷战的胜利果实,但也导致-如前所述-欧盟内部因发展过快,尤其是经济水平参差不齐而面临未来发汗的瓶颈。从某种程度上说,欧盟也是冷战的产物。

但问题在于:冷战结束后的今天,意识形态已经不再泾渭分明,大国间的战略利益呈现日益交叉的格局,全球如此,地区层面同样如此,今天错综复杂的亚洲格局,尤其是其中的中日和中印关系,相信都有可从欧盟模式中吸取智慧的空间。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